馬氏體不銹鋼鍛件在較低溫度階段應緩慢均勻加熱,原因是馬氏體鋼鍛件中含鉻量較高,而鉻有減緩奧氏體分解速度和降低鋼錠導熱性的作用,容易造成較大的溫度應力和組織應力,引起毛坯裂開。
加熱溫度在1100-1250℃時,有δ鐵素體形成,鍛造容易開裂;表面脫碳會促使δ鐵素體形成,因此加熱溫度不應過高,并力求使表面脫碳減至最小。終鍛溫度一般取900℃,終鍛溫度過低會使變形困難,內應力也會增大。
馬氏體不銹鋼鍛件對冷卻速度特別敏感,即使空冷時,也要發生馬氏體轉變,造成較大的冷卻應力,容易產生裂紋。因此鍛后應緩慢冷卻。鍛造過程中要防止工具、模具的冷卻介質(如水)噴到鍛件上引起開裂。鍛后12h內要進行退貨消除內應力,一面在以后酸洗或存放過程中產生開裂,退火溫度一般為750-800℃,保溫1-3h,緩冷至600℃后空冷。
馬氏體不銹鋼鍛件對表面缺陷也很敏感,毛坯表面上存在的劃痕等缺陷,都會在鍛造過程中擴展成嚴重裂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