鍛件是金屬被施加壓力,通過塑性變形塑造要求的形狀或合適的壓縮力的物件。在鍛造鍛件的過程中,首先確定鍛造步驟是關鍵。今天我們就看看鍛件的鍛造步驟。
首先要繪制鍛件圖,設計每一工步毛坯尺寸和形狀。每一工步毛坯設計,通常都以一些鍛件進行類比,然后進行簡單的體積計算,再結合設計人員的經驗判斷確定,對于形狀復雜工步多的鍛件,變形過程金屬流動情況憑經驗并不能準確判斷,往往還要靠新產品試制時進行調試修改,這種方法調試周期長,人力物力消耗多是不能適應市場變化和產品更新要求的。現代計算機技術和塑性有限元技術的迅速發展,國內外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軟件可供工藝過程模擬分析,特別是我國科技人員合作研制的可在微機上運行的工藝分析軟件已經在一批鍛件制定工藝過程中應用取得好的效果,已具備了推廣應用的條件。
然后為提高生產率、保證工件質量和改善勞動條件,鍛造生產線常采用鍛造機械手或機器人,在工藝設計時就必須考慮毛坯的夾持部位和夾持的穩定性。為了保證鍛造溫度一致性減少氧化,鍛坯加熱,多選用感應加熱。
最后通常熱鍛件圖是按照冷鍛件圖乘以熱膨脹量計算,但在精鍛件各部分尺寸相差較大時,尺寸小的部位冷卻快,終鍛溫度會比尺寸大的部位有顯著差別,這時設計熱鍛件圖不同部位可以取不同的熱膨脹系數。
按照上面的步驟進行鍛造,不僅可以提高鍛件的精度,還可以節約材料降低加工費用。
鍛造生產中,除了必須保證鍛件所要求的形狀和尺寸外,還必須滿足鍛件在使用過程中所提出的性能要求,其中主要包括:強度指標、塑性指標、沖擊韌度、疲勞強度、斷裂初度和抗應力腐蝕性能等,對高溫工作的零件,還有髙溫瞬時拉伸性能、持久性能、抗蝤變性能和熱疲勞性能等。
鍛造用的原材料是鑄錠、軋材、擠材和鍛坯。而軋材、擠材和鍛坯分別是鑄錠經軋制、擠壓及鍛造加工后形成的半成品。鍛造生產中,采用合理的工藝和工藝參數,可以通過下列幾方面來改善原材料的組織和性能:打碎柱狀晶,改善宏觀偏析,把鑄態組織變為鍛態組織,并在合適的溫度和應力條件下,焊合內部孔隙,提高材料的致密度;鑄錠經過鍛造形成纖維組織,迸一步通過軋制、擠壓、模鍛使鍛件得到合理的纖維方向分布;控制晶粒的大小和均勻度;改善第二相的分布;使組織得到形變強化或形變一一相變強化等。
由于上述組織的改善,使鍛件的塑性、沖擊韌度、疲勞強度及持久性能等也隨之得到了提高,然后通過零件的最后熱處踵就能得到零件所要求的硬度、強度和塑性等良好的綜合性能。
但是如果原材料的質量不良或所采用的鍛造工藝不合理,則可能產生鍛件缺陷,包括表面缺陷、內部缺陷或性能不合格等。